查看原文
其他

这届小学生,有人用“栓Q”写作文?

广州广播电视台 广州广播电视台 2023-06-08


近日,河南许昌

一小学老师批改作业时

发现学生作文写“栓 Q”

并有一段看不懂的歌词



相关视频随后登上热搜

引发网友讨论

有网友称

这样的情况遇到过不少



网络用语的渗透
体现在小学生的试卷上


视频发布者张老师说,孩子上三年级,第一次写作文,“把自己在放学路上经常唱的歌写了下来,他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”。
面对这种情况,老师没有批评,只是慢慢引导。但还是觉得“互联网现在对孩子影响真的是太大了”。



在豆瓣上,有个名为「那些年我改过的卷子」的小组。组内,全国各地的老师们会不时贴出自己批改到的奇葩卷面与作业答案。从近些年老师们发布的大量帖子中,一个趋势开始变得逐渐明显:


越来越多的网络用语,开始出现在了学生们的试卷上。



在面对解不出的难题,或是不充足的作答时间时,学生们的随性作答中,诸如“emo”等网络口头语开始不再罕见。


就在近段时间的组内,一位组员老师还曾发帖提示学生们“不要用网络词汇”。原因是自己的学生在为“舔”字组词时,组出了一个“舔狗”。



这次发布视频的张老师也发现,“孩子们很喜欢看短视频,也爱用网络梗聊天,但他们没有辨别能力,需要老师和家长正确引导。”


“我告诉他,不能把网络用语写在作文里,要规范用语。他的家长也看到我拍的视频了,刚开始也觉得挺搞笑的,但表示会慢慢引导他。”




网络用语入侵中小学
会对孩子造成什么影响?


有网友认为:

“三年级的孩子,正常引导就好了”

“三年级刚开始写作文,
最重要的是敢于下笔”



但也有网友表示:

“这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”
“口语不能当书面语”

👇


这些年,网络流行语层出不穷,触网低龄化趋势也更加明显。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发布的《青少年蓝皮书: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(2020) 》,2020年我国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已高达94.9%。


但小学生过早、过度接触网络流行语,恐怕会习惯用简单的词汇代替思考,盲目追求玩梗抖包袱,也许会让青少年的语言表达日益匮乏。


尤其是当孩子写作文时,脑袋里想法可能很多,但就是不知该如何落笔。试想一下,在表达对某人的敬佩之意时,用惯了网络用语的学生可能会写:“yyds”,这无疑是一种语言文字上的组织能力的退化。



北京某初中语文老师孙大圣(化名)经常在微博上调侃学生和自己教学趣事。在孙大圣看来,yyds这样的表达,从意思上来说,当然可以用无敌、王者等代替。可当“永远的神”这个词已经普及之后,相较而言,“别的表达都差点儿意思”。

只是,在她看来,语文课要传授给孩子的,是基本的、固定的、比较规范而通用的语言。表达首先要流畅、有逻辑、有条理,其次才应当生动。中文世界的词汇本身非常丰富,尤其在互联网的语境之下,这些语言不断分裂,重新组合,会产生各种奇怪的表达。

抛开考试,语文的意义是培养理解能力:“一是阅读,二是表达。阅读跟写作看上去是两种题型,但其实阅读是在教你怎么样去理解别人,写作在教你怎么样让别人理解你。如果用的语言不是特别通用的,不是大多数人能理解的,就会成为阅读跟沟通的障碍吧。”

她这么总结:“要在微信上和我私聊,随便说什么永远的神我都无所谓,但是在作文里,还是不行”。

当这种行为成为习惯,孩子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就会越来越差,语言越来越贫乏,有时连个成语、诗句都说不出来,着实令人担忧。



央视纪录片《人生第一次》中曾讲述云南省漭水中学孩子们的成长故事。在大部分作文题目文体不限、诗歌除外的要求之下,诗歌却成了这些大山里的孩子们的必修课,因为老师想让孩子们“重新认识周围的世界”,“用语言去抓住它”。



在广视君看来

孩子把网络用语写进作文里

可能是分辨力不足


但老师和家长得提醒孩子

注意流行用语和标准汉语的边界

并通过生活积累和写作训练

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


而做好这一切的重要前提就是

教会孩子们
怎么用心感受这个世界

各位街坊,你怎么看?




来源:澎湃新闻、北京青年报、看客inSight
责编:李佳妮

视频推荐:
往期推荐:

冷空气发货!雷雨大风要来广州了?



男歌手患癌去世,多地要求下架槟榔



结婚后闪离,男子要求女方返还35万元彩礼被拒,法院判了→

32名研究生放弃中国政法大学入学资格!网友炸锅了!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